新晋管理者综合技能提升
课程背景:
曾有调查显示,有将近70%的新晋升管理者反映在升职初期心理压力大、不适应新工作,甚至离职的想法。另外,再远大的企业战略,也需要广大管理者宣贯和落实到每一位员工身上,如果管理者本身不能胜任岗位要求,企业的战略和目标根本无从谈起。可见帮助新晋升管理者快速适应新岗位挑战,胜任岗位要求对于企业和个人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。
新晋升管理者往往凭借原岗位的优秀业绩获得提升,但升值后的岗位要求往往与员工位有很大不同,自己原来的优势也有可能变成现在的劣势。这需要新晋升管理者快速转变职责角色。另外,新晋升管理者如何面对自己原来平级的同事也是一个挑战,如何平衡个人关系与工作关系,需要科学的方法与领导的艺术相结合。对于空降的管理者而言,则急需快速了解团队成员,凝聚团队士气。总之,给予新晋升管理者及时的、适当的培训,可以帮助企业快速拥有一位卓越的管理者。
课程收益:
● 意识到管理者的职责是通过“管事”与“理人”达成组织目标
● 认同自身角色要从“自己做的好”转变为“带领团队做的好”
● 反思不良的工作心态并使用方法树立正念心态
● 针对任务特点进行分类处理,集中精力及时完成关键任务
● 辨识出周围同事的沟通行为特点,根据对方可接受的风格与其沟通
● 根据岗位要求及个人行为风格特点,组建团队,布置任务,汇报工作
● 使用激励人心的沟通方式,凝聚团队士气,打造高效团队
课程时间:2天,6小时/天
授课对象:新晋升管理者
课程形式:现场讲授、案例分析、情境模拟、分组练习、课堂互动等
课程大纲
第一讲:管理者的职责与角色认知
一、管理者的职责:“管事”与“理人”
互动活动:“下属为什么跟随你?”
1. 管事的方法
1)管理体系之屋
2)关键任务确认与分解
小组练习:“西红柿炒鸡蛋的任务分解”
3)品质保障的三原则:标准化、KISS与持续改进
4)职责划分的RACI原则
小组练习:“从美人计中学RACI职责划分”
2. 人的思维特征
1)决定员工外在行为的思维因素
案例分析:守株待兔
2)上级反馈对于员工行为的影响
情境模拟:“上级反馈”
3. 人的心理诉求变化
1)从生存,到价值,再到精神自由
2)幸福的公式
3)欲望合理化转化的方法
二、管理者的角色认知
1. 角色转变的挑战
1)从亲力亲为到辅导授权
2)做上级的“助手”而非“对手”
案例分析:责任=权力
2. 管理者的三种角色
1)企业文化与战略的实践者
2)平行部门的协作者
3)下属心中的引领者
3. 领导的影响力类型
1)个人影响力测评
2)职权型影响力的构成因素
3)非权力型影响力的构成因素
视频材料:处理违章员工的艺术
第二讲:提升工作效益
一、影响工作效益的心态
1. 消极不良心态
1)依赖外部资源
2)过度完美主义
3)拒绝改变
案例分析:完不成的任务
2. 积极正念心态
1)积极主动
2)持续改进
3)双赢思维
二、工作任务分类与处理
1. 时间管理的四象限
1)轻重缓急的分类标准
2)轻重缓急的判断步骤
3)分配工作任务的两个原则
个人练习:完成个人工作任务分类
2. 高效时间分配法
1)“80/20原则”
2)高效能人士的时间分配法
3)处理突发事件的两个原则
4)懂得拒绝干扰
个人练习:个人工作时间分配表
第三讲:了解下属,识人擅任
案例导入:我的好意为什么你不领情?
一、员工行为风格的分类
1. 四种行为风格的定义
1)个人行为风格测评问卷
2)“老虎”——支配型
3)“孔雀”——影响型
4)“考拉”——平和型
5)“猫头鹰”——谨慎型
团队练习:“三国人物行为风格判断”
2. 四种行为风格人士的特点
1)四种行为风格人士的优势
2)四种行为风格人士的挑战
跨组交流:“我们的优势在哪里?”
视频材料:无法通过的军售提案
小组讨论:“谁适合当领导?”
二、在工作情境中的“识人擅任”
1. 激励下属的前提——识别四种行为风格人士的动力来源
2. 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“选人”与“用人”
3. 基于下属风格特点的任务布置原则
4. 基于上级风格特点的工作汇报原则
案例分析:从“西天取经”的任务要求看唐僧团队的人岗匹配
第四讲:凝聚人心,打造团队
一、凝聚人心的沟通
1. 获得下属信任的倾听方式
情境模拟:分享一下快乐的想法
1)建立信任的倾听方式
2)同理心倾听的步骤
3)听出事实、感受与意图
情境模拟:下属因病请假的情境沟通
2. 激励人心的表达方式
1)打击士气的表达方式
2)语言背后的能量层级
3)理性表达的四要素
情境模拟:激励人心的表达
二、影响团队绩效的无形力量
案例导入:大韩航空空难的经验总结
1. 文化氛围对团队绩效的影响
1)团队文化产生的两种方式
2)领导的言行对于团队文化的影响
3)数据分析:文化理念对于员工敬业度的影响
2. 建立卓越团队的四步骤
1)欣赏感激与共同利益
2)适度包容与遵守承诺
3)面对现实与全心投入
4)承担责任与避免情绪化